
小说《廊桥遗梦》的作者是罗伯特·詹姆斯·沃勒,这本书曾被评为“90年代最具争议的畅销书之一”。它后来的电影改编,也曾掀起一波离婚潮。小说的故事围绕着两位主人公:弗朗西丝卡,一个在丈夫冷漠中生活的农场主妇,和罗伯特,一个浪漫的漂泊摄影师。两人偶然相遇,度过了四天短暂却深刻的时光,随后转身告别,留下一段永远刻骨铭心的回忆。最终,他们的骨灰被撒在廊桥边,完成了“生不同寝,死同穴”的承诺。
初读《廊桥遗梦》时,我还是一个心中充满爱情梦想的大学生。那时,我为他们的爱而未能实现的痛苦过,甚至因这部作品,大学生活也多了些趣味。记得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迅速读完,内心的波澜久久未曾平息。那时,每周的影视鉴赏课上,老师都会放一部同学们推荐的经典电影并要求我们写影评。我提议和宿舍的姐妹们一起推荐这部影片,尽管老师以影片中的某些镜头为由拒绝播放,但我们凭借人多声大的力量,硬是让老师红着脸同意播放(哈哈)。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有点与老师对着干的成分,但更大的愿望是想通过电影见证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恋。
如今,重读这本书,我已到中年,已为人妻、为人母。尽管依然对他们未能最终走到一起的爱情心生叹息,但作为女性,我更多地看到了婚姻的真实面貌:许多婚姻并非败给贫穷或争吵,而是败给了自我丢失、败给了错位的沟通与认知,败给了把婚姻当作救赎的想法。
展开剩余62%婚姻中,女人不要丢失自我。弗朗西丝卡与丈夫理查德的婚姻是典型的失落案例。理查德虽然是个踏实的好丈夫,却从未理解她眼中的孤独,也无法感知她读诗时的心动。婚姻中的爱情,不只是初见时的心跳,长久的婚姻更依赖于“你说的我都能懂,你没说的我也能察觉”的深度连接。许多婚姻并非败给争吵或贫穷,而是因为双方总在“我说东他说西”的错位中迷失自己。婚姻中的冷漠,不仅仅是“你觉得我在无理取闹”,而是深藏在误解与缺乏共鸣中。当一个人始终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再浓的爱也会渐渐冷却。
婚姻从来不是一种“救赎”,而是两个人共同成长的过程。不要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婚姻上,期待它能填补自己所有的空缺。弗朗西丝卡曾误以为婚姻能给她安稳,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她发现比单身时更感到孤独。真正好的婚姻是,你从他身上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从你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它是你们在事业的低谷共同走过,他在你情绪的难关中为你撑起一片天,而不是你一味地期待他为你填补所有空缺,最后连自己都迷失了。
婚姻永远不是“救赎”,而是共同成长的旅程。许多婚姻并非败给外界的诱惑或争吵,而是败给了内心的空虚、错位的认知以及对婚姻的错误期待。知道婚姻的真相,不是为了让婚姻完美无缺,而是为了确保女性无论身处其中,还是决定走出,都能保持住自我、守住底气。婚姻中的女性不依附、不慌不忙,才能拥有最坚韧的力量和最独立的姿态。
发布于:福建省最好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