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读到一份史料,发现毛泽东当年已经把“解放台湾”列入了计划。那年7月,他在给周恩来的信里写道:按朱德的建议,先派三四百人到苏联学空军、买一百架飞机,把现有的航空兵力和新补充的力量结合起来,组建一支渡海夺岛的攻击部队,目标是在第二年夏天夺取台湾。可惜好景不长:就在解放军准备加紧之际,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以“支援联合国军”为名介入朝鲜,同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方政客也放话要用武力保卫台湾。新中国刚成立,内政外交都需处理,面对美方武力干涉,毛主席的夺台计划被迫中断。
谈两点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从战略上看,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岸,是进入南海和太平洋的重要关口。若能统一台湾,不仅有利于海上通道安全,也能冲破对岸所谓“第一岛链”的封锁,保护国家海洋权益。二是从民族情感和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与中国有深厚的联系——明清的行政管理、甲午战争后的割让与二战后的收复,都构成了历史脉络。很多人因此认为,台湾回归是实现民族完整与历史责任的一部分。
展开剩余71%抗美援朝结束后,毛泽东更加重视国家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尤其担忧美国可能的核威胁,因此把发展核武器等战略项目提上日程,认为只有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未来争取台湾才更有把握。1958年金门炮战发生时,蒋介石在美方支持下扬言“反攻大陆”,美舰再度驶入台湾海峡,毛主席遂下令炮击金门并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式的声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也消耗了中国的军事和政治资源,这些外部和邻国冲突在客观上都延缓了统一的进程。1976年毛泽东逝世,他曾感叹未能完成“解放台湾”的心愿是一大遗憾。
在美国看来,台湾是牵制中国的重要筹码。美国通过军售、联合军演和政治支持,长期在台湾问题上扮演影响力角色。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部干预的空间在缩小,但对方并未放弃利用各种方式影响局势。现实上,台湾问题既涉及主权、也触及民族感情,因此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并无“拖一拖再看”的余地。
近年来,解放军加强了对两栖登陆、夺岛和城市巷战等课目的训练。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频繁举行实兵演练,演习画面里常见两栖突击车开辟滩头、直升机编队垂直突击、火箭炮进行远程覆盖,乃至模拟夺取要点、城市巷战等细致动作。军事专家分析称,东风系列弹道导弹、海军两栖舰队与现役战机的联合,能够在初期对敌方重要基地和指挥节点形成威慑。官方与民间的舆论也在持续强调“必须以实力争取和平”的观点。
政治层面上,台海局势被来自岛内的一些主张独立的政治人物挑动过敏感神经。今年来,部分台湾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的措辞,曾被大陆方面视为触碰红线的行为,导致两岸关系出现更大波动。解放军和中国政府一方面不断通过演习、宣传表达决心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反复强调不愿看到战火燃起——因为一旦冲突发生,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两岸普通民众,他们有同样的血缘与文化联系。
总体来看,拿回台湾既是历史与民族情感的诉求,也是复杂的战略问题。过去的历史事件——从朝鲜战争到中印冲突、从金门炮战到冷战格局——都影响了统一进程。当前的做法更多是把军事准备与外交努力并重:通过增强国防、扩大国际支持、同时保留对话空间,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对于许多人而言,和平统一仍是最期望的结局,但在现实政治的博弈中,任何走向都要谨慎权衡,避免把两岸民众卷入无法承受的代价。
发布于:天津市最好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