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宇老师
特别约稿
22年家庭心理教育专家、清华大学学霸妈妈、沁心阳光青少年成长中心创始人。
从事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22 年,我一直在传播和践行这四个育儿理念:
在孩子需要陪伴时“有效陪伴”;在孩子寻求帮助时“尽力托举”;在孩子自主决定时“充分尊重”;在孩子足够强大时“体面退出”。这十六字,藏着一个家庭在教育上的“松弛感”,更是一个孩子闯过人生关键节点的底气。
眼下,初中学生家长们正被“中考分流” 的焦虑裹挟, 担心一次考试失误,孩子就错失未来的可能性。可很多家长没意识到,焦虑≠有效备考:
盲目让孩子刷题、报各类辅导班,用“一刀切” 的方式冲刺,反而会浪费孩子潜力,影响最终结果。事实上,从家庭教育与心理学视角出发,把“有效陪伴、尽力托举” 的理念落到实处——根据孩子的成绩梯度,从心理调适和学习方法上制定“精准备考策略”,才是规避分流的关键。
展开剩余81 优等生备考:稳住心态+ 优化技巧成绩拔尖的孩子,知识储备已很扎实,心态波动反而成最大隐患。
中考生小王因过度焦虑,在几次模考中发挥失常,名次从年级前30跌到500多名。后来经我调适,今年中考她顺利考上梦想的某重点高中。每年有不少优等生,因过度追求完美、心态失衡导致中考发挥失常,因此,我建议这类孩子的备考核心放在:稳住心态+ 优化技巧。
冲刺阶段,攻克压轴题是提分关键,但要先要避开 “完美主义陷阱”。
建议孩子可以采用“目标拆解法”:将 “攻克压轴题” 拆解为 “每周掌握 2 种解题思路”、“每月突破 3 类经典题型”等够得着的小目标,降低心理负担。
也可以用“正向激励法” 记录和复盘每次难题突破的过程,强化“我能行” 的自我认知。
模考时,建议练习时间分配技巧:先做基础题,确保正确率达98% 以上,遇到难题先标记,采用 “跳题策略”,等基础题做完再回头攻克,避免因纠结难题浪费时间。
家长要做“无声的助力者”:只加分,不添堵,不频繁追问成绩、不拿孩子与他人对比,改用“今天想吃什么”、“要不要去散步 10 分钟” 的日常关心,帮孩子减压;
保持家庭作息、饮食不变,别刻意“特殊化”,减少孩子的心理波动;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不否定、不说教,改用共情式的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为孩子提供情绪出口。
02 中等生备考:抓牢基础+激活优势成绩中等的学生要破局 “可上可下” 的境地,需要备考的重心放在:抓牢基础+激活优势。
孩子可运用“分层学习法”:先吃透课本例题、课后习题和模考卷里的基础题,准备 “活页错题本”,按 “计算失误”、“概念不清”、“思路错了”等 分类记错题,每周进行总结复盘,确保基础题的正确率;
再挑1-2 门优势科,每天多花时间巩固,让优势科成“拉分王牌”;
最后攻中等偏难题,每周抽专门的时间归纳题型、总结解题步骤,慢慢提升能力。要是考前紧张,可以尝试“正念呼吸法”:深吸 4 秒、屏息 2 秒、慢呼 6 秒,重复 3 次,避免会做的题因紧张做错。
家长要做“精准的支持者”:不盲目给孩子报难题冲刺班,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出“基础失分点” 和 “优势科提分空间”,明确备考重点;
当孩子有进步时,注意及时给予正向反馈,用具体表扬强化孩子的努力,比如: “你这周基础题错题少了 3 道,看样子你努力做错题管理的办法很管用哦”,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03 后进生备考:聚焦基础+坚持到底成绩靠后的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放弃” 的误区,家长也会产生 “反正考不上,不如算了” 的想法。
小刘同学进初三因成绩垫底,部分老师和家人几乎对他不抱希望,但他妈妈还是不想就此放弃,于是找到我。3个月的时间里,我带着孩子定期进行心态调整,制定精准的备考方案,这个孩子今年中考顺利进入普高。
所以,对于后进生而言,备考的核心是:聚焦基础分,尽力而为,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放弃。
孩子可以采用“聚焦法”:中考基础题仍是得分关键,可以选择放弃难题、偏题,将精力集中在课本基础知识点,争取能拿到的分一分不丢。
同时,制定小额目标,如“今天背 10 个英语单词”、“明天掌握 1 个数学公式”,积累成就感,减少自我否定。
还可以运用“成长型思维”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把“我肯定考不好”变成“哪怕多拿1 分,也是进步”,不被“成绩差”的标签困住。
家长要做“温暖的陪伴者”:明确告诉孩子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认可你的努力”,抱着“先尽人事,再听天命”的心态,传递接纳态度,帮孩子放下“怕考砸”的包袱;
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课本重点、基础知识点,用“这个公式感觉很神奇,你能跟我讲解讲解吗?” 的互动方式,帮孩子巩固基础;
绝对不说 “你肯定考不上”、“你真笨” 等负面话语,多鼓励 “你今天背会了 10 个单词,比昨天进步了”,帮孩子重建学习信心。
写在最后:
“分梯度备考” 不是放弃部分孩子,而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精准发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最大潜力。
家长也应放下 “分流不可逆” 的恐惧,用 “陪伴 + 信任” 陪孩子走好备考路。
毕竟,中考只是人生的一站,比规避分流更重要的是,在备考中学会提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冷静破局—洞察问题本质—执行与推进—总结与复盘的完整闭环系统,这才是孩子真正的竞争力,也是他应对未来一切困难的底气与自信!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点赞~
end
来源:图文素材来源学校官微、网络,内容由长沙家长白皮书独家整理。
作者:阳光宇 排版:栗子 审核:肖毅 周小北
发布于:湖南省最好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