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钛新能源公司所持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股权被冻结,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这场股权冻结带来的风波,不仅让吃瓜群众摸着脑袋喊“这又是啥操作”,也让人不禁审视一家明星企业如何从风光无限到困境重重。说起来,这背后可有不少戏份。
故事得先从魏银仓这个名字说起。2015年,魏银仓的主角光环还闪闪发光,但转眼间,他却被打上“违规担保”的标签。据称,他擅自在与阳光人寿保险公司签下增资补充协议时,竟擅自盗用公司公章。听到这,谁不想感叹一句:这操作有点硬核吧?果然,胡来的代价很快就显现了。自2021年格力电器“接手”公司以来,格力钛多次陷入股权类纠纷,这就让人开始好奇了:难道魏银仓留下的锅到现在还没刷干净?
客观来看,这家新能源企业的账面状况也堪称一部年度惊悚片。2021年净亏损4.17亿,2022年直接飙升到19.1亿!到了2024年6月,总负债上了247.86亿元的高台,净亏损还继续在19.05亿上下“徘徊”。这还怎么填平坑?对于董明珠来说,可谓压力山大。她信誓旦旦地表示格力钛是重要的研发成果,还要“尽快把坑填平”。但问题是,仅靠财务扛,又没有当年跟老对手“谁怕谁”时的气势,未免有些让人担忧。
那么,这家企业到底被谁“坑”惨了呢?股权冻结尚未解决,公司之前的贷款问题也没消停。贷款关联对象从魏银仓到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队伍”还真不小。估计不少人看到这会想说:“咋全是纠纷,这家企业的账捋起来得多久?”
不过别急,还记得格力电器曾公布过,这些乱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挤压。当然,官方的态度是积极追责,但打雷没下雨的情况谁能放心?毕竟格力钛目前的亏损状态,已经让它变成了格力电器的一道坎。谁都知道,格力电器是不差钱的选手,但连续的负债和纠纷,已经让母公司扛起这份“烂摊子”越发吃力。
再来看看董明珠,她个人持股超过17%,甚至间接持有额外股份。在格力钛的问题上,她可谓是“沉船上的船长”。然而,从言语中我们能看出,她对未来仍抱有期待。当然,乐观是好事,但乐观过头可不行。想让格力钛翻身,仅靠个人奋斗和团队精神,恐怕不是最优解。找到精准解决措施,比如盘活主营业务的资金链,或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才是治本之道。
聊到这里,难免让人感慨:曾经的全电行业代表,怎么就让一个副业搞得焦头烂额?那些沉迷做新能源的企业,真的都有想清楚是否与自身底子适配吗?格力电器的“牛气冲天”早在家电领域证明过,但那份雄心扩展到欠收拾的新能源范畴,似乎遇上了硬茬。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问题:一个大企业在决定新方向时,到底该如何平衡梦想和现实?追求技术创新没错,但盲目跨界后的“崴脚”是否值得警惕?换句话说,企业野心的边界,又应在哪里划线才真正合理?
最好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