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座高大的储药罐整齐排列,密集的流转管道延伸至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数据在大屏上实时呈现。偌大的车间里,却鲜见工人的身影。
数字化改造,让吉林通化正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化正源药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依靠‘数字大脑’,每天只需20人就能提取20吨中药原材料,效率倍增。”公司总经理宋永清介绍,“智改数转”后,中药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原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
传统中医药制造企业,往往面临着产品标准化的考验。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破解之法,但投资大、风险高。“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值不值得、怎么去做,都充满未知数。”宋永清坦言。
一系列政策支持,让企业安下心来、迈开脚步。“来自国家及省级的奖补资金,就有3000万元。”宋永清细数种种利好:新系统用电量增大,政府部门提供了电费减免优惠;项目建设投资较大,税务部门靠前服务,辅导企业申请留抵退税;通化正源药业的数字化生产线还被认定为吉林省数字化车间,又获得了174.88万元的奖补……
转型升级,焕发新生。“原先靠人工操作,难免存在误差。如今,一线操作工变成了数智化系统的‘监工’,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提升。”宋永清说。
“机器再好,能比得过咱老把式?”老工人付玉虎,亲眼见证了数智化系统的表现:生产过程可视化,工艺流程再优化,让复杂的中药生产转化为清晰的数据和信息。只需手指轻触按键,温度、火候等都能精准把控。看到这些,老付终于心服了。
如今,通化正源药业实现了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关键工序数字化控制率达95%,人均生产效率提高23%,能源利用率提升25%。“目前,我们已具备年产颗粒剂5亿袋、片剂20亿片、胶囊剂20亿粒的产能,预计今年营收达千万元。”宋永清介绍。
尝到了数智化转型升级的甜头,通化正源药业在“智改数转”上持续投入,加速提“智”升级。
“我们建设了智能化的食用菌方舱,将提取后的中药残渣转化为生态食用菌的‘肥料’,进而研制出了人参金耳羹等产品,即将推向市场。”通化正源药业智能生态食用菌栽培项目负责人吴桂华表示,通过探索“各项业务+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径,公司正不断开辟中药产业链增值新赛道。
最好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