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AMG官方宣布,GT XX概念车在意大利纳多环形赛道完成了5479公里的24小时耐力挑战,以平均时速300公里的恒定巡航和超过850千瓦的平均充电功率,刷新了电动车单日行驶最长里程纪录。这一成绩比此前不足4000公里的纪录多出约38%,并同步打破25项耐力类相关纪录。对于一款仍处于概念阶段的电动高性能车型而言,这不仅仅是对单车性能的展示,更是对整套电驱架构和能量管理体系的全面验证。
速度与能耗的平衡策略
在此次测试中,车辆选择保持300公里/小时的恒定速度。虽然概念车理论极速更高,但工程师通过大量模拟计算后,将这一速度设定为效率和能耗的最优区间。恒速行驶意味着能量消耗曲线更平稳,有助于电池在高强度充放电循环中维持稳定性能,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充电次数。最终,这种平衡让车辆在24小时内实现更长的总行驶距离。
轴向磁通电机的性能优势
GT XX概念车搭载三台轴向磁通电机,峰值功率超过1000千瓦(约1360马力)。这一电机结构相较常见的径向磁通电机,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响应速度。车辆的前后轴各配备高性能电驱单元,其中后轴单元在一个壳体内集成了两台电机,并通过行星齿轮组和独立逆变器实现高效传动和精准控制。前轴电机在常规情况下保持待机,只有在需要提升牵引力或切换至四驱模式时才介入,从而在动力输出和能耗之间找到最优配合。
电驱系统的冷却与耐久性
电机与传动系统采用油冷技术,确保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下保持稳定温度。这一点对于高转速、持续输出的电机尤为关键。传统风冷在极限工况下难以满足需求,而油冷可在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提高润滑与耐久性,使系统能够承受长时间高功率运行而不衰减性能。
车辆搭载由阿法特巴赫研发的高性能电池,灵感来自F1赛车能量回收系统。电池采用圆柱形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00瓦时/千克,内部化学体系为NCMA(镍、钴、锰、铝),兼顾高功率输出与循环寿命。电芯外壳采用铝材,通过激光焊接工艺实现更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相较常用的钢制外壳,重量更轻且散热效率更高,有助于整车减重与热管理优化。
电芯直接冷却系统
AMG GT XX概念车的电池共集成超过3000个电芯,工程团队采用独立的液冷方案,对每一颗电芯进行直接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可在急加速和频繁能量回收时,将电芯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区间。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液冷或风冷方案,直接冷却能减少局部过热风险,使得电池在高频次快充与大功率输出中依然保持稳定。
整车基于800伏电气平台开发,使用轻量化高导电电缆,在提升能效的同时降低布线重量。测试中,车辆实现平均850千瓦的充电功率,在约5分钟时间内可补充约400公里的续航里程(WLTP工况)。这一效率接近燃油车加油的时间维度,展示了高压快充与能量管理协同下的实用性潜力;电池组配备智能热管理系统,可在不同工况下精确调节冷却剂流量和温度。特别是在赛道测试这种长时间高负载工况中,热管理系统确保电芯在狭窄的工作温度窗口内持续运行,从而保证输出稳定性与寿命延长。通过这一系统,车辆既能承受持续300公里/小时的高速巡航,也能在充电过程中快速降温,为再次全功率输出做好准备。
耐力测试的环境挑战
测试地点纳多环形跑道全长12.6公里,车辆在24小时内完成3177圈。昼夜温差与高温环境增加了测试难度,特别是在阴凉区域温度仍达35摄氏度的情况下,电池和电驱系统必须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测试采用车手轮班驾驶,每两小时交替一次,以保障稳定的驾驶节奏和车辆状态管理。
从电池设计到电机冷却,GT XX概念车大量借鉴F1赛车的能量管理经验。例如,电池的高功率密度与直接冷却理念,正是从F1混合动力单元衍生而来。梅赛德斯-AMG在F1中积累的电驱经验,被快速转化为量产化方向的实验,这也是其能够在电动时代率先实现长距离耐力突破的重要原因。
未来量产前景
按照规划,AMG GT XX概念车所验证的电驱与电池技术,将在2026年随AMG.EA高性能电动平台实现量产化。对于未来用户而言,意味着高功率电驱、快充能力和长距离耐力并存的可能性。这不仅局限于赛道应用,也为高性能电动车在日常使用场景中的续航与补能效率提供了新参考。
全文总结:
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以24小时5479公里的耐力测试,向外界展示了高性能电动车在动力、能耗控制、热管理和快充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进展。三台轴向磁通电机提供超过1000千瓦的输出,高性能电池则通过高能量密度电芯与直接冷却技术实现持久稳定的供能。测试中的恒速策略与智能热管理,进一步验证了能量效率与耐久性的平衡。随着AMG.EA平台的量产推进,这些技术成果将逐步应用于未来车型,为高性能纯电动出行提供更多可能。
校对 庄武
最好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